近日,公司承担的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荣获2025年乔治•理查德森奖(GeorgeS.Richardson Medal),成为本届我国唯一获此殊荣的项目。作为获奖单位,公司受邀参加了2025年7月14日-16日(美国当地时间)在宾夕法尼亚匹兹堡举行的第42届国际桥梁大会(International Bridge Conference,简称IBC),公司第四设计院总工程师徐德志作为公司代表参加了大会并领取了奖项。
国际桥梁大会(IBC)是全球桥梁工程领域极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学术盛会,其奖项自1998年设立以来,一直代表国际桥梁界的最高荣誉,被誉为桥梁界的“诺贝尔奖”。公司此次荣获的“乔治·理查德森奖”是国际桥协设立最早、影响力最高的奖项,旨在表彰近期完成并在设计、施工、研究及教育等方面取得杰出成就的桥梁工程项目。
黄茅海跨海通道是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首个重大工程项目,连接珠海高栏港和江门台山,全长31公里,其中海域段长达14公里,其控制性工程包括黄茅海大桥、高栏港大桥及中引桥。其中黄茅海大桥为主跨2×720米的三塔斜拉桥,高栏港大桥为主跨700米的双塔斜拉桥,这两座大桥创新性采用了“双曲面独柱塔+分体式钢箱梁”的新型结构型式,索塔高260米。
作为黄茅海跨海通道(A1标)的勘察设计单位,公司创新性的地提出了细腰型索塔、TY型复合桥墩、水平隔涡板+竖向稳定板的斜拉桥抗涡振体系及“横向连接箱+TMD”的钢箱连续梁桥抗涡振体系等一系列创新建设方案,为项目的成功获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充分彰显了公司在桥梁工程方面领先的技术造诣。
项目综合考虑抗风、通航、防洪、力学、构造、经济和美学等多方面需求,采用双曲面异形独柱式钢筋混凝土塔结构,通过设立中央辅助索及使用弹性索、液体粘滞阻尼器等装置,大幅提升了竖向刚度和抗风性能,结合引桥的TY墩景观,实现了结构与美学的完美平衡。此外,项目通过风洞试验优化设计,提出了“风嘴+水平隔涡板+下中央稳定板”的组合断面设计等措施,提高了大桥抗风性能。研发了“临时墩+低频可调 TMD”的风振控制技术,确保了施工的风振控制。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基础设施,黄茅海跨海通道不仅加强了区域互联互通、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更树立了桥梁领域的新标杆、新典范,其简洁优雅的设计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未来,公司将继续以创新为驱动,深耕桥梁领域,创造出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精品工程,为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积极智慧。